6月11日,環(huán)印度洋國家海洋氣象防災減災國際培訓班(以下簡稱“培訓班”)在京開班。共有37名來自斯里蘭卡、埃塞俄比亞、埃及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毛里求斯等國的氣象、環(huán)境等部門的官員、氣象專家、預報人員等參加培訓。
2023年第二屆中國—印度洋地區(qū)發(fā)展合作論壇明確提出,推進中國—印度洋地區(qū)國家藍色防災減災合作機制建設。該培訓班正是落實相關合作行動倡議,推動提升環(huán)印度洋國家海洋防災減災能力的務實舉措。
培訓班為期14天,將圍繞海洋氣象早期預警和防災減災等重點內(nèi)容開展案例教學、實地教學等,加深學員對海洋氣象服務與防災減災實踐的認識和理解,培訓海洋氣象觀測預報技術方法,提升學員海洋氣象災害管理水平,同時增進友誼、強化科技領域合作,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。
學員還將前往浙江省氣象部門考察,了解海洋災害觀測和預警技術等方面最新進展。
去年,作為“一帶一路”氣象訪問學者,埃塞俄比亞氣象局遙感與氣候處處長勒塔·貝克勒·古迪那在中國度過了難忘的一年。他表示:“準確的天氣預報和健全的預警系統(tǒng),對保護港口、交通運輸以及沿海周邊地區(qū)免受氣旋、風暴潮和海平面上升威脅至關重要。我們努力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于保障未來更安全的港口、更具韌性的沿海經(jīng)濟?!?/p>
培訓班由商務部主辦,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(中國氣象局國際合作與培訓中心)承辦。截至目前,該學院共舉辦國際培訓116期,培訓學員超過11000人次,遍布全球173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
(作者:劉淑喬 蔣磊 陳思雨 馬欣 李攀?責任編輯:張林)